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上海警方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上海警方今年已侦破各类侵害消费者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经济犯罪案件280余起,涉案金额11亿余元(人民币,下同)。
为服务保障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建设,上海警方持续会同市场监管等行政部门,聚焦食品药品、服饰箱包、儿童玩具、日化用品等20余个消费品领域,持续严打各类侵权制售假违法犯罪行为。据上海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警官庄莉强表示,上海警方今年以来已累计侦破侵权假冒案件220余起,涉案金额4.5亿余元。
据警方透露,从已破案件来看,侵权制售假犯罪手法隐蔽性增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红直播引流售假。“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直播平台,雇佣网红直播带货吸引客源。”上海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总队支队长喻檬介绍,为了躲避监管,他们在直播间设置“道具商品”的“专拍链接”作为掩护,全程仅通过主播的口播介绍进行售假,以逃避打击。
二是关键词搜索跟评售假。“不法分子在各类社交平台上搜索同类商品的关键词,以此找到潜在客户群,并以跟帖评论的方式发布售假广告。”喻檬表示,此类手法不同于以往不法分子开设专门账号发布售假信息,隐蔽性和流动性更强。
今年以来,上海警方聚焦农副产品、保健食品、调味品等涉及百姓餐桌的消费领域,会同多部门进一步深化“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查处,做到生产、流通、消费全闭环保护。
警方同时表示,近年来,一些新型消费陷阱披着极具迷惑性和欺骗性的外衣出现,不法分子假借新名目、打着新旗号,以财富增值之名行经济犯罪之实,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