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
编辑出版:《花卉》杂志社
创刊时间:1985年
开本尺寸:16开本
语言种类:中 文
出版周期:半月刊
邮发代号:46—8
每册定价:12.00元
网  址:hhzzs.cn
投稿邮箱:hhtgyx@163.com

本刊声明

       凡投稿本刊的稿件,作者文责自负,确保稿件不涉及保密事项,署名无争议。对于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作者应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来稿凡使用,即视为全体著作权人同意将所投稿 件的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本刊杂志社。本社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使用,特此声明!

编辑部公告

通知:敬请各位作者注意,本刊诚征优秀学术稿件,来稿必须为原创稿,不得抄袭和篡改他人作品。凡是投稿本站正在审核期的文章,请勿一稿多投。审稿期限一般二到三个工作日,作者可以随时在本站作者查稿系统中输入文章编号,查询稿件审核情况。

一些游客擅闯未开放区域 专家建议黑名单制度惩戒

来源:本刊杂志社        点击: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6日

 神秘的云南哀牢山火了。近日,一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其只身一人独闯哀牢山采矿的视频蹿红:烟雾缭绕的深山绿林、不时响起的鸟叫虫鸣、深不见底的湖水及汩汩泛开的水波声……不少游客被此吸引,蜂拥而至。

  10月6日,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发布《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访客须知》及《关于禁止进入自然保护区开展各类未经批准的人为活动的告知书》,明确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或者在自然保护区内不服从管理机构管理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不同情节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近年来,随着户外探险活动的兴起,一些人烟稀少的自然保护区,以其神秘和未知受到不少游客青睐。一些游客为了探险或博眼球,擅自进入景区未开放区域,由此引发争议。“野游”是否存在法律问题?如果游客进入未开放区域发生危险,谁来承担责任?景区该如何做好安全管理?《法治日报》记者对此展开采访。

  擅闯禁区僭越红线

  上述博主发布其独闯哀牢山采矿视频后,云南玉溪新平县委宣传部回应称,该博主进入的区域是哀牢山县级保护区的未开发区;其进山采集矿石未报备,哀牢山保护局已与该博主取得联系,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返还矿石。

  无独有偶。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近日也发布通报称,有游客擅自进入亚丁景区未开发区域开展徒步穿越活动,有人甚至趁工作人员下班私自损坏景区服务驿站物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景区禁止涉事8人终身再次进入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亚丁景区开展一切形式的旅游和活动。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李婧介绍,游客擅自进入景区未开发地区,可能触犯自然保护区条例及景区管理规定等。如因擅自进入未开发地区而给他人造成损害,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因擅自进入未开发地区而引发严重后果,如破坏环境资源、造成人员伤亡等,可能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在受访专家看来,游客自己走“野路”后,将相关经历发布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引流,甚至推荐他人前往,存在一系列问题。

  “‘野路’往往位于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游客的涌入可能会对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美感。随着社交平台的推广和游客的增加,一些原本未被开发的‘野路’可能成为热门景点,导致过度开发和商业化,进一步加剧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李婧说。

  她提出,游客在发布内容时,应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导他人。如果因虚假信息导致他人受伤或发生意外,或故意隐瞒风险信息以误导性表述诱导他人前往,可能因过错行为导致他人损害而承担侵权责任。社交平台在内容审核和监管方面负有一定责任,如果平台未能及时识别并处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内容,也可能因监管不力而承担相应责任。

杂志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金颖东一街省农科院环境园艺研究所院内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