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正式公布。其中明确提出有关部门要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同时要求,各地区不得在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设置影响人才流动的政策性障碍。
记者梳理发现,为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目前多个大中型城市已经取消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参保户籍限制,逐步放开放宽落户条件。社保转移接续可在线办理
“现在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开网约车,没有在天津落户。前几天听说可以在当地参保了,就赶紧去街道登记一下。”来自河南的徐先生说,“回头就可以在天津交社保,心里稳当多了。”
天津市社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日益扩大,年满16周岁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在天津市灵活就业的人员,均可办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登记及缴费业务,没有户籍限制。同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天津本市基本医保也不受户籍限制,并享受与本市户籍参保人员同等财政补助。
1月7日,在四川成都一家宠物医院,市民张莉一大早就赶到了办公室,开始新一天的忙碌。“我从2013年就来了成都,但户籍还在重庆。”张莉话头一转,“我在成都参加了社保,享受到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早在前几年,成都市就打破户籍壁垒,允许户籍在外地、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在成都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近几年,成都在推进社保参保扩面方面持续发力。成都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推进新开办、纳税未参保“两类企业”,以及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建筑领域从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困难人员等“四类群体”精准扩面,参加本地社保。
在杭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不受户籍限制。户籍在贵州省的代媛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