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
编辑出版:《花卉》杂志社
创刊时间:1985年
开本尺寸:16开本
语言种类:中 文
出版周期:半月刊
邮发代号:46—8
每册定价:12.00元
网  址:hhzzs.cn
投稿邮箱:hhtgyx@163.com

本刊声明

       凡投稿本刊的稿件,作者文责自负,确保稿件不涉及保密事项,署名无争议。对于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作者应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来稿凡使用,即视为全体著作权人同意将所投稿 件的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本刊杂志社。本社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使用,特此声明!

编辑部公告

通知:敬请各位作者注意,本刊诚征优秀学术稿件,来稿必须为原创稿,不得抄袭和篡改他人作品。凡是投稿本站正在审核期的文章,请勿一稿多投。审稿期限一般二到三个工作日,作者可以随时在本站作者查稿系统中输入文章编号,查询稿件审核情况。

“江淮大运河”的创新密码 探访引江济淮重大水利工程

来源:本刊杂志社        点击: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7日

 2月的江淮大地,生机勃发。在引江济淮二期工程蜀山复线船闸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不远处,被人们称为“江淮大运河”的引江济淮工程雄姿展现,清澈的江水一路北上、奔腾入淮,让长江、淮河实现世纪“牵手”。

  近70年的酝酿、5年多的建设,2万多名建设者的奋战,2022年12月30日,承载着千年梦想的“世纪工程”——引江济淮工程一期试通水通航。

  这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它有哪些创新“密码”?建成后又会给沿线生态环境带来哪些改变?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廊”,用科学的“望远镜”,眺望这项工程的诞生过程及其背后的故事。



  双线引江、三湖调蓄、四路北上、八大枢纽

  一条输水线惠及两省数千万人

  2月21日,安徽合肥。引江济淮蜀山泵站内的数字引江济淮调度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实时输水线路图,通过“数字孪生系统”,蜀山枢纽至淠河干渠段情况一览无余。

  在将来,系统全部建成后,庞大的工程在线上将有个数字化“翻版”,工程高效管理调度有了“数字助手”。

  “数字引江济淮,相当于工程的‘智慧大脑’,它有‘四个一’,即汇聚工程全要素信息的‘数字孪生一张图’,覆盖工程沿线近1000公里的‘骨干通信一张网’,囊括供水、通航、生态等全领域的‘数据资源一中心’,涵盖水资源综合调度、智慧航道、远程控制等‘指挥调度一平台’。”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管理部部长沈登乐介绍说。

  从“图纸”变为现实,更加“聪明”的引江济淮,背后是几代人的努力和坚持。

  时间,回到20世纪50年代。

  1958年10月,当时的水利电力部和中国科学院提出《南水北调引水初步意见》,曾初步研究分别从长江下、中、上游引水方案。其中,巢湖提水线从长江下游裕溪口引水入巢湖,越巢淮分水岭入瓦埠湖至淮河,沿沙颍河上溯至河南周口。


杂志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金颖东一街省农科院环境园艺研究所院内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